2025中国移动互联网趋势:AI手机过半、短剧月活2.6亿,智能硬件迎来“万物互联”时代
2025年,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告别了快速地增长的“增量时代”,进入“提质增效”的成熟期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数据,截至2025年6月,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1.2亿,较去年同期增长0.8%,整体规模趋于稳定。但在平稳的大盘下,细致划分领域正迎来爆发式变革:AI应用月活用户突破1.6亿,增速超200%;短剧成为“现象级”赛道,月活达2.6亿,同比激增228.4%;智能硬件在政策与需求双重驱动下供销两旺,手机则作为“中枢”连接起家电、汽车与家居,一个“相互连通的智能生活”图景正逐步成型。
2025年,AI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技术概念,而是真正走进了普通人的手机与生活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6月,支持AI功能的手机激活占比已达51%,超过半数用户用上了能“主动思考”的手机;AI相关应用月活用户达1.6亿,同比增长218.6%,豆包、腾讯元宝等AI应用跻身头部APP行列。国内外大模型的百花齐放,为这一趋势提供了技术支撑——GPT-5、Claude 4等海外模型持续迭代,国内的豆包大模型、腾讯混元、文心一言等也在本地化场景中快速落地,让AI能听懂中文语境下的复杂需求。
AI的价值,正通过7类高频场景融入日常。从“个性化生活管家”帮用户规划行程、管理账单,到“智能家居协同”自动调节室内温度与灯光;从“零门槛创意生产”让普通人用提示词生成视频、设计海报,到“深度健康管理”监测睡眠与运动数据并给出建议,AI正在填补生活中的“效率缺口”。比如上班族用AI生成会议纪要,宝妈用AI定制育儿食谱,老年人用AI语音助手操作家电,这些场景不再是“科幻想象”,而是当下正在发生的日常。据调研,2027年前后,个性化管家、健康管理等场景的普及率有望超70%,成为大众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。
如果说2024年是短剧的“元年”,2025年则是短剧的“爆发年”。短短一年间,短剧月活用户从不足1亿飙升至2.6亿,成为移动网络增速最快的赛道。这种爆发背后,是短剧精准契合了现代人的“碎片时间需求”——通勤、午休、睡前的10-15分钟,正好能看完一部剧情紧凑的短剧,这种“短平快”的内容形态,让它成为不少人“杀时间”的首选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短剧用户已从“泛人群”走向“细分圈层”,不同人群的偏好差异显著。Z世代(30岁以下)偏爱B站上的校园甜宠、穿越题材,付费意愿强,还会主动二创剧情;1-3线城市的白领则喜欢都市悬疑、军旅题材,常在爱奇艺、抖音上观看,能接受适度广告;新晋宝妈(24-35岁)更关注萌宝、家庭类内容,小红书是主要观看渠道,优先选择免费剧集;60岁以上的“银发剧迷”则青睐年代剧、乡村题材,对广告容忍度低,只看免费内容。这种细分趋势,让短剧从“同质化量产”转向“精品化定制”,比如抖音推出的《燎原之重回1938》主打主旋律,红果短剧的“果燃计划”聚焦民间传统文化,都收获了口碑与流量。
短剧的营销价值也随之凸显。成功的短剧营销往往抓住三个核心:“愿意看”“记得住”“有共鸣”。美团联合喜剧明星推出《进击的潘叔》,用幽默剧情植入团购功能;哈尔滨啤酒打造《我在尔滨很嗨皮》,结合地方文旅热点引发情感共鸣;九牧卫浴的《我在古代靠马桶名扬四海》,则把产品功能融入古装剧情,让观众在追剧时自然记住品牌。这种“内容即广告”的模式,正在成为品牌触达用户的新路径。
2025年,智能硬件行业迎来“政策+需求”双驱动的黄金期。在有关政策支持下,智能硬件消费热潮涌动:上半年智能手表线%,智能眼镜购买计划提前的用户占比超60%,新能源汽车1-5月销量达560.8万辆,同比增长44%;智能家电市场规模预计全年达7938亿元,成为最大的细分赛道。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升级,也让智能硬件从“单一功能”走向“多元细分”——科沃斯窗宝W2 PRO专注玻璃清洁,RingConn Gen 2智能戒指监测心率与睡眠,这些“小而美”的产品,正满足大家对“精细化智能”的追求。
“万物互联”的核心,始终是手机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美的美居APP月活达1743万,海尔智家达940.5万,小度达1434万,这些APP通过手机连接起空调、冰箱、扫地机器人等家电,实现“一键控制全屋”;车企的智联APP也表现亮眼,比亚迪智导互联月活611.6万,东风日产261.3万,用户通过手机就能预约充电、远程控车;就连家居场景,移动爱家、小翼管家等APP的月活也突破千万,手机成为连接“人、车、家”的中枢。
更重要的是,智能硬件正在从“被动响应”转向“主动服务”。调研显示,58.4%的用户希望智能设备能“即时风险响应”(如燃气泄漏报警),56.7%需要“智能分析”(如根据用电习惯推荐节能方案),50.2%期待“个性化建议”(如根据运动数据调整健身计划)。这种“主动智能”的需求,正推动硬件厂商从“卖设备”转向“卖服务”,比如智能冰箱能自动提醒食材过期,智能手表能预警健康风险,让“万物智能”真正落地。
2025年的中国移动互联网,不再追求“用户规模的数字增长”,而是聚焦“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的质的提升”。AI让手机从“工具”变成“助手”,短剧让内容从“长视频”变成“碎片快乐”,智能硬件让家居从“被动”变成“主动”,而手机则像一条纽带,将这些场景串联成“相互连通的智能生活”。
对普通人而言,这种变化是具体而微的:早上被智能手表唤醒,AI助手播报当日行程;通勤时用手机刷一部短剧放松;下班前用APP远程开启空调与电饭煲;到家后用语音控制灯光与窗帘——这些曾经的“未来生活”,如今已成为不少人的日常。随技术的持续迭代,移动互联网还将带来更多惊喜,而“更懂人、更贴心”,或许就是它未来的核心方向。
上一篇:一根纱线的热销暗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