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筑校园防蚊屏障远离基孔肯雅热 |
来源:米乐米6 发布时间:2025-08-27 22:34:50 |
金秋九月,开学伊始,正值气温适宜、蚊虫活跃的季节。与此同时,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也随之增高。基孔肯雅热主要由伊蚊(俗称“花斑蚊”)叮咬传播,其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、剧烈关节疼痛(尤其手腕、脚踝等小关节)、皮疹等,不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,更可能打乱我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节奏。 为有效守护校园这片净土,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,市疾控中心特此送上这份防控指南,请大家务必格外的重视,共同落实以下防控措施: 近期有基孔肯雅热高风险地区(如部分东南亚、非洲国家及国内疫情报告地区)旅居史的师生,务必加强健康管理: 落实健康监测:严格落实14天自我健康监测。每日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,并详细记录自身健康情况,关切出没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。 减少外出聚集:监测期间,最好能够降低不必要的外出,避免参加聚集性活动,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。 伊蚊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静水环境。清除积水,从源头上控制蚊虫孳生,是防控的关键: 主动排查,及时清洗整理:按时进行检查并倾倒教室、宿舍内外花盆托盘、各种容器中的积水。 整治环境,消除隐患:清理校园角落、绿化带中易积水的废旧轮胎、闲置水桶、塑料瓶、包装袋等杂物,必要时对废弃容器进行加盖或妥善处置。 保持干燥,不留死角:卫生间、拖把池等区域使用后应及时清洗整理,保持干燥,避免蚊虫孳生。 隔绝蚊虫入侵:课间、午休及夜晚就寝时,务必关好教室和宿舍的纱窗、门帘,防止蚊虫飞入。 规范使用驱蚊用品:如需使用蚊香、电蚊液等驱蚊产品,应在成人指导下规范操作,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,确保安全。 避开高风险区域:放学后及周末,尽可能的避免前往草丛、灌木丛、池塘边等蚊虫密集的场所活动。 警惕疑似症状:如果出现持续发热(体温≥38.5℃)、明显关节疼痛、皮疹等基孔肯雅热疑似症状,应立即告知老师和家长,并第一时间前往正规医院就医排查,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。 做好自我隔离:在就诊期间及症状未完全消除前,应注意休息,最好能够降低外出,避免蚊虫叮咬,防止将病毒传播给他人。 老师们,同学们,防控基孔肯雅热,守护校园健康安全,要求我们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一起努力!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从现在做起,从清除每一处积水做起,携手并肩,共筑坚实的校园防蚊屏障,为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保驾护航,一同营造一个安全、舒适、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! 推荐浏览器:360极速模式、火狐浏览器、chrome浏览器等,不支持IE系列浏览器,最佳分辨率:1920*1080 |